哕而腹满者,为邪气实,视其二便何成无己曰:哕而腹满,气上而不下也。阳明属胃,开窍于口,阳明有热,故口燥也。
恐暴热来,出而复去也,后三日脉之,其热续在者,期之旦日夜半愈。若不渴,外有微热者,去人参加桂枝三两,温服微汗愈。
少阴之厥有微甚,厥阴之厥有寒热;少阴之烦躁则多躁,厥阴之烦躁则多烦。五、六日邪传少阴之时,若自利不渴,寒在中焦,属太阴也;此自利而渴,为寒在下焦,属少阴也。
程应旄曰:发汗后见此者,由未汗之先,其人已是中虚而寒,故一误不堪再误也。 是方也,用清浆水七升,空煮至四升者,是欲水之熟而趋下,不欲上涌作吐也。
按法治之,谓按法用阳旦汤也。 此得之于汗出当风,或久伤湿,复受风冷所致张志聪曰:汗出当风,则为风湿;久伤取冷,则为寒湿。
又岂可云下之而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伤寒六、七日,发热微恶寒,支节烦疼,微呕,心下支结,外证未去者,柴胡桂枝汤伤寒六、七日,发热微恶寒,支节烦疼,微呕,心下支结者,是太阳之邪传少阳也。若热随血去,必通身汗出而解矣。